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2011年楼市三大悬疑能否找到答案?

上海证券报 朱楠  2011-01-05 08:11

[摘要] 2011年,保障房的建设能否如各地政府计划承诺的那样一一落实?传言已久的房产税能否在部分城市开始试点?一路高歌猛涨的房价能否得到平抑甚至下跌?2010年留给我们的几大悬疑能否在2011年找到答案?

站在已经到来的2011年初,我们有期待,也有困惑。2011年,保障房的建设能否如各地政府计划承诺的那样一一落实?传言已久的房产税能否在部分城市开始试点?一路高歌猛涨的房价能否得到平抑甚至下跌?2010年留给我们的几大悬疑能否在2011年找到答案?

保障房

1.4万亿资金从何而来

“……房价来讲有政府应该管理的部分,有市场应该管理的部分,总理应该管的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解决的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问题。”“在我的任期内,一定要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决不会退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12月26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广大群众承诺。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2011年的房地产政策并没有更多着墨,只是提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作为2010年楼市调控中的一项长久之计,成为当年中国楼市出现频率的关键词,更是被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头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去年12月初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

随后,各地保障房建设计划纷纷出炉。2011年北京计划建设及收购各类政策性住房20万套,计划未来五年建设100万套保障房;2011年上海也将新开工建设和筹措1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海南省2011年保障房建设计划为9.1576万套,这其中不含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2000户和农村危房改造;2011年天津市将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00万平方米、19万套……

有人估算过,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全年的土地出让收入,而且前提是土地市场价格维持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位。

巨额建设资金从何而来?从开工到建成上市到底要多久?2011年,保障房给我们的悬疑仍然很多。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动员令”,这将有助于解决保障房建设存在的资金等难题。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将继续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尽快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和建设机制,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设立的若干保障房建设信托计划,标志着信托资金介入保障房建设已进入实践阶段。信托资金以其快速灵活的特点和集合社会分散资金的方式,介入保障房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地方政府、居民、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的多方共赢,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一种有复制价值的新模式。

而在上海,记者发现,保障房的建设将更多融入商品住宅开发。在去年出让的36幅纯住宅用地中,就有8幅绑定了建设配套商品房的条件。在住宅地块中明确保障性住房比例,是有效增加保障住房的手段。政府明确宣布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住宅地块的出让条件中含有一定的保障性住房比例的方式将被推广。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对保障房建设是否能从计划任务最终建成落实投入市场,持担心和怀疑的态度。李战军就认为,保障住房的土地靠平调、靠划拨、靠非财政的国有企业利润转移支付购置、靠对开发企业的契约强求,只有行政基础,没有市场条件,恐怕难以持续。保障住房的投入资金没有财政支出,没有土地转让金净的10%转移,只有行政命令下的银行贷款和公积金管理增值部分的占用,只有对经营性房地产企业的强令摊派,也使保障住房的资金投入无法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

而作为普通百姓来说,最关心的一是自己是否能被纳入到保障房体系中,二是在保障房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后,房价是否能得到明显的平抑甚至下降。而这一切,都期待2011年能为我们逐一解答。

房价

持续调控能否遏制上涨趋势

虽然一年之内调控措施不断,上海房价依然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全年平均成交价已突破2万元/平方米大关,达到21507元/平方米,同比大涨33%;从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上海二手房全年成交平均价格也同比大涨28%,达到16400元/平方米。

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全年平均成交价已突破2万元/平方米大关,达到21699元/平方米,同比大涨34%;从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上海二手房全年成交平均价格也同比大涨28%,达到16400元/平方米。

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约972万平方米,较2009年爆发性增长的1764万平方米的全年成交量同比大减了45%;一轮接一轮的调控效力主要体现在成交量的萎缩上,但对于平抑房价收效甚微,同比2009年16193元/平方米的全市均价,2010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大涨3成,已达到21699元/平方米。

分析全年成交情况可以看到,去年上海房价的大幅攀升与全年调控氛围下高端住宅持续逆市热销不无关系。虽然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已明确均价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预售许可证审批权已上移至市级房管部门,且高价房入市须“排队候审”、陆续上市,但在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流动性泛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影响到高端住宅的销售,一旦有高端住宅入市,大多能引起热销,并迅速拉升全市均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央行去年12月15日公布的一则调查报告显示,50个城市75.5%储户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但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又被受访者列为投资。

这似乎始终是个悖论。在这种悖论中,2011年房价能下降吗? 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4.51亿平方米,增长48.7%;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2%。杨红旭认为,新开工面积暴增,意味着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可供预售的商品房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土地购置面积的大增,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直至明年,可供预售的商品房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供应增加,而需求却因调控明显萎缩,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内,很多城市将出现持续的商品住宅供大于求的状况。

他预计,在强大的调控压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渐趋差钱等三大因素影响下,在未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70个大中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将总体呈现下跌趋势。尽管去年11月份部分城市成交上涨,一些大型房企也斩获颇丰,但本轮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限购”和“限贷”政策,具有一定的“后发效应”。因此,今年二季度之前,市场会保持降温态势。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却认为,在目前通胀持续和股市低迷的环境下,居民的投资渠道十分匮乏,尽管房价在高位运行,但仍然有很多人比较热衷于投资地产。另外,2010年土地、劳动力、建筑材料等价格都涨幅较大,这也从成本上对房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朱中一认为,目前东部地区许多城市采取了限购政策,这对高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这种格局下,资金会被迫大量转向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进而推高中西部地区的房价水平;而且从东部地区来看,这些城市恰恰是中国土地供应最紧张而市场需求的地区,因此这些地区房价很难下降。

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下,过早地评论2011年房价走势似乎都是大胆行为。纵然有再多理论依据支撑,对于复杂多变的中国楼市来说,也许什么都不算奇迹。

 

房产

何时推出仍是谜

2010年末的最后一周,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演了一轮车市和楼市的最后疯狂。北京一个4S店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卖出2000辆奥迪,相当于该店平时全年的销售量;而上海2010年最后一周商品住宅销售量的几乎天天突破1000套,抢购潮重现。为什么?因为北京今后买车即将从有钱就能买,变为总量控制下的摇号买车;而上海即将要征收房产税的传言在年末最后一周再度盛传,且据传房产税只针对新购置房征收,既往不咎。

房产税,是2010年楼市最热词汇之一。从2010年年初开始,关于房产税即将在个别城市试点征收的传言就不绝于耳,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媒体拿出来爆炒一顿,从哪些城市将被列入试点到征税对象如何界定,从税率多少到何时开始试点,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关于房产税任何模棱两可的只言片语,就能被视为某种信号而被媒体热议。房产税,这个史上最难以捉摸的“狼”,到底何时才来?

从目前来看,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是最有可能作为首批试点的城市。据记者了解,沪渝两地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地方政府明确表示“将积极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各项准备工作”的城市。但不同的是,上海更倾向于对新购置房产征税,而重庆则按照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差别化调控目标,可能针对高档房征税。

揣测了一年之后,房产税何时推出仍是个谜。只是,在历经了一年调控,各地楼市又在年底呈现翘尾之时,房产税作为调控楼市的一记“重拳”,其传闻再度甚嚣尘上。房产税到底何时推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2011年部分城市推出房产税试点的可能性很大。

杨红旭表示,上海房产税很可能在今年年初到“两会”期间推出。推出具体时机要看房价走势。

而房产税一旦试点,对楼市房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称,不是房产税出台就可以解决楼市的问题。“大家把房产税作用看得过高,楼市的问题绝不是税的问题,也不是市场本身就能解决的。”他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全面、不成熟的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非常大,市场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阶段性地采取一些政策来调整市场属于正常行为。但房地产市场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有管理措施、手段的参与,即法制管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税推出不仅不会使房价降低,反而会推高房价。除了增加炒房者一点持房成本外,这些房产税的成本将转嫁到房价上,直接增加了下一个接盘者的交易成本,就是所谓的“交易税费推高房价”。房产税改革不能仅仅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一剂“退烧药”,而必须是一个长远的制度建设。

 

被称为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2010年已经过去,就在2011年到来的时刻,中国经济甚至中国房地产仍然没有迎来一个确定的未来。

曾经看似确定的事情今天也变了卦。曾注明商品房限购政策“有效期限”至2010年12月31日为止的的福州、厦门、海口等城市作出决定,限购政策将继续执行,暂时还不会终止。让寄望于限购令取消来拉动楼盘销售的开发商们感到失望,在这几个城市中,短短几个月的限购令确实有效地打压了不少楼市投资性需求。

多数业内人士可能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在这几个实行限购令的城市当中,成交的下滑可能还有所体现,但政策并没有带来房价的回落,反而一直处于僵持状态,政府低估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取消限购令,显然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房价与政策的激烈博弈,是2010年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从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发文要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2010年4月,被称为“国十条”的多项调控政策出台,而后到2010年9月底,国务院“新国五条”出炉,并由此引发的各地楼市调控细则,短短一年内,三轮严厉的楼市调控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击”。

这种反击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长时间居高不下的房价。从2010年4月份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就未曾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同比增长9.8%至8.25亿平方米,而当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环比也上涨0.3%。

2010年以来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确实在打击楼市投机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样应该看到,这并未减缓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蕴含的风险。

风险的病根当然在于疯狂的货币流动性。2009年以来,为走出危机而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所埋下的隐患,在2010年的楼市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多轮楼市调控政策有如打在棉花上的根源。

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应该说是关上了流动性的阀门,房价继续高位运转已经没有多少底气,现在需要确定的是,流动性回收的周期会有多长?

央行在2010年里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已无悬念。不少专业机构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央行能还将加息2-3次,对称升息的机率也将上升,M2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会在15%左右。

央行已经将货币供给总量常态化定为2011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相信在2010年上半年之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开始越来越明显。

除货币政策这个根本之外,2011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有诸多未解决的政策风险,其中最为令市场关注的无疑是房产税试点。

2010年喊了大半年的房产税试点最终没有在年内得到实现。房产税何时征、如何征、怎么征等诸多问题依然众说纷纭。的说法是,在房产税改革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出现了分歧:现有地方试点方案,均是修改现行房产税,将已有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扩展到居民自住房屋,这与国家部委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地方与中央立法精神不一,未来将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麻烦。

在2010年12月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涉及房产税的表述是“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这与9月29日“国五条”出台时提出的“加快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推广到”的表述也有了不同。

狼来了不可怕,就怕狼没有来,房产税将是中国房地产在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一个“悬案”,如果房产税方案能够得到试点或实施,其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将不亚于2004的土地“831大限”政策。

而与“限购”一样,现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1年里得到继续执行几乎也无悬念,如果房价没有一个合理的回调,严厉政策出台的风险就无时不在。

延伸阅读

 

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中国楼市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楼市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购房者与业界从业人员所希望看到的。迎来2011年之后,楼市又会朝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发展呢?2011年楼市又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可以大胆预测。

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难度之大,恐怕堪称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这当中的难度来自于中国社会处于城市化的过渡期,中国经济又处于财富再分配的转型期,这就决定了房子对老百姓而言,既是生活必须的消费品,又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投资品。多重身份的房地产在复杂的环境中,会有着怎样的前途和命运?2010年的中国楼市,调控力度之猛堪称,2011年的中国楼市又会演绎怎样一出扣人心弦的“戏”,让人充满了期待与猜想!

猜想一:楼市会不会崩盘?

2010年3月,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网上流传,大胆预言2011年中国房价将会崩盘。它回顾了日本1985年至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至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在网络调查中,认为2011年中国房地产会崩盘的人,是认为不会崩盘的5倍之多,且不论这些人是真的相信,还是表达了某种潜在的希望,崩盘一说的出现和热议,更像是对房价飞涨的愤怒声讨。也反映了大家的一种期盼,希望政府有所作为,4月17日之始,政府不负众望,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一系列的调控也让房价上涨过热的地区受到遏制,这轮调控就像中国楼市的“救世主”,把不理性、看似即将走向“崩盘”边缘的中国楼市给救了回来。2011年的崩盘看似不可能了,房价泡沫正被政府一点点的挤掉,但我们需要的是政府长期不懈的调控和作为,让中国的楼市真正理性健康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威胁,防止楼市误入歧途,让“崩盘”成为一种传说。

实现指数:★

 

自4月17日“国十条”政策出台以来,一线城市演绎了僵持、量跌、价跌的全过程,二、三线城市则直接或间接出现了卡壳迹象,置业者已然完成了“疑惑——深度观望——择机入市”三阶段的心态演变。据报道,中房协已多次,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海南博鳌表示,在目前调控新政下,土地购置、开发投资等指标均在下降,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亦受波及;加上今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需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调控政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政策的严厉,使得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预期改变,导致开发、拿地以及销售的节奏都放慢了。在市场成交量减、供应量亦减的情况下,再出台新政只会继续把需求抑制住,进而再促使供应减少。中期来看,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供求关系只会更不平衡。政策作为行政手段并非越多越好。

实现指数:★★☆

 

猜想三:房价将在2011年面临下跌?

有观点认为,对开发商来说,供应量激增带来的风险和压力,将在2011年集中显现。 2011年,市场供求关系将朝着供应严重大于需求的方向去发展,而这将导致市场量价关系再次发生变动。此前,某房地产研究院认为,这轮调整周期中,楼市底部有可能在2010~2011年出现。如出一辙,据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分析结果显示,楼市的供不应求将于2010年结束,供需关系在2011年出现逆转,住房供应面积将过剩15%。而成为房地产市场紧箍咒的土地供应,并不必然稀缺。资金杠杆自2009年12月以来,也面临收缩。也即是说,不论是地根还是银根都已无法继续支持地产的单边牛市,因此,即使没有宏观调控,房价也面临下跌的拐点。

实现指数:★★

 

猜想四:房产税是否会出台?

房地产税的开征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他们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从而有效遏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是,开征房产税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对整个市场面影响很大,在正式出台前必须通盘考虑,不可操之过急――这或许也是房产税改革迟迟没有出台的原因之一。征收房产税主要目的还是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而非打击自住性的刚性需求。这就要求对从第几套住房开征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住房都作为征收对象。在地区上,是否应先行在住房价格畸高、投机投资猖獗的地区和城市实施?种种以上问题,都是房产税改革政策制定者应审慎考虑的。如果时机和税率把握得不好,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征收房产税不仅难以打压高房价,反而有可能造成税负转嫁,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2011年,只有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才能开征房产税,如果这些问题依然没想清楚,那房产税还是一个迟迟不能落地的“腹中胎”。

实现指数:★★☆

 

猜想五:保障房能否落实?

保障房是本轮调控之利器。此器之利,在于其前所未有的两个“最”:保障力度与督建力度最强。早在06、07年,两限房、廉租房等保障房政策作为平抑房价、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就已经被喊得震天动地了,但是光打雷不下雨,基本停留在“逗你玩”的阶段。直到如今,才通过两个“最”看出点动真格的意思来。在屡屡经历了“听其言而信其行”而无果而吃亏的教训之后,如今的老百姓只认政府的实际行动。

今年建保障房,有李克强副总理监督着或许可以较好贯彻,可是以后呢?建保障房尚且需要如此级别领导的亲征才能贯彻,那么其他更大的事情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所以,眼下小到建保障房,大到宏观调控,政府一定要坚决执行调控政策,挽回民心强化公信力。如果这次也半途而废不了了之,那么老百姓终将冷漠绝望,其后果不堪设想。

实现指数:★★★★

 

猜想六:监管预售款能否降房价

近日,有关“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传闻,在业界又掀起了一场争论。有人说“在种种措施失效的情况下,政府急于稳定房价,不惜出昏招”。也有说“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弊大于利!是因噎废食”。还有说“这无疑将让一些开发商加速死亡。”“预售款”对于开发商来说很重要,不仅可以“以小搏大”开发大项目,还可以靠“预售款”进行滚动开发,即在进行项目开发的同时再购地。而实施“预售款”监管,无疑是将开发商自由支配的“活钱”,变为了无法直接使用的“死钱”。“预售款”的专款专用,是将使很多开发商放慢开发脚步。或将导致开发商为获得现金流,而加快销售节奏,缩短预售及交房之间的间隔。对于那些依赖“预售款”或自有资金不足的开发商来说,只有降价才能快速销售回款。在难以取消“预售制”时,加强“预售款”的监管,愈发显得重要。这不仅可以防范“烂尾楼”的出现,保证开发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对购房者起到一种保护,也可起到打击“囤地惜售”,如果监管预收款能够切实落实,房价降也指日可待。

实现指数:★★☆

 

猜想七:“举国刚需”成为必然?

近日的各地楼市无时无刻不在透露一个信息:房价下探过程中,购房者对市场的观望低谷已过,购房需求正在大量释放,一般来讲,刚需型自住者大多不会等三五年,他们更喜欢看价格是否合适再买,只要目前市场上有符合心里价位的房子,成熟的购房者一般都会果断买入,因为对于这部分购房者而言,时间成本的压力更大。地球人都知道,“刚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能不结婚,不怕丈母娘,不能露宿街头,兜里那点钱迟早还是属于“地产经济”的筑底一粟。人口的增速和刚需的增速基本成正比,加上刚需的消化速度远远比不上挤入刚需大军人群的增速,所以传统的刚需就在不断扩大,也是衍生“二次刚需、多次刚需、投资刚需”的基石,如此一来,“举国刚需”已成必然。

实现指数:★★★★

 

猜想八:商业地产比住宅更“火”?

自从住宅市场调控大旗祭出之始,商业地产关注度直线上升。在房地产市场这场“观望对峙”的拉锯战中,不少开发商认为此次房产调控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市场,商业地产并未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没有利空即是利好”的心理点燃了开发商的商业地产热情。因此,一些开发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商业地产。包括万科、中粮、恒盛等房企,都高调布局商业地产,其中尤以万科的转型最为受到关注。国家的历次调控均未涉及商业地产,作为长期持有的物业,商业地产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目前商业地产尚处于发展初期,国家会扶持其稳定发展。稳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是开发商看好商业地产未来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现在开发商业地产的明显高于开发住宅项目,而高额回报的诱惑也是传统住宅开发商瞄准商业地产进行投资最重要的原因。

实现指数:★★★

 

猜想九:精装或将取代毛坯成为市场主流?

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监测数据报告,40座大中城市目前在售和待售房地产项目中,有超过17%的项目为精装修项目,而从房地产百强企业的项目比例来看,精装修项目已成为主要产品。住建部相关领导表示“我国每年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0亿元,虽然目前政策重点在于抑制房价和加强保障,从长远来看,取消毛坯房是大势所趋。”

国家倡导住宅精装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为什么前些年发展速度比较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开发商愿意主动去做的少。因为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只要有房子就被抢光,开发商的日子很好过。而且当时开发成本比较低,利润相对可观,所以他们根本用不着考虑盖啥房子才好卖。再说开发商做精装项目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当时人们对精装住宅还不太了解,即使开发商费了很大劲做出来,购房者不一定买账。近两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地王频现,开发商的成本不断加大。加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屋销售量明显下降,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加剧。

为了在市场中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开发商开始考虑从自身产品上下功夫,除了在配套、物业管理、文化理念等下功夫外,通过精装房在产品打造上表现出许多创新性来凸显自己产品品质和产品附加值,将毛坯改为精装产品出售,成了开发商竞争的又一趋势。

实现指数:★★★☆

 

猜想十:豪宅遇冷,成“积压货”?

在如今通胀压力下,豪宅类产品在高端住宅市场独领风骚,具有抗跌性也是其价值的体现,成为避险资金热选的投资品。但近期传闻,北京一个均价在10万/平方米的楼盘推出许久至今仍未见签约。据统计,北京目前积压的豪宅市值超过659亿元。追溯到2009年,每季度豪宅销量千余套,但是今年7月和8月,北京豪宅销量仅为265套,减少了近八成。4月底开始执行的楼市新政在购房者贷款方面给予了严格限制。

二套房首付必须在五成以上,而三套房银行则不予放贷,这对于豪宅的主要目标群体改善性购房需求和投资客来说在金融贷款上给予了精准的打击。而购买豪宅的客户六成以上都是外地人,外地人购房则需要提供一年以上的社保证明或者纳税证明,这对于购房投资的人群给予了一定的限制,这两个门槛导致豪宅成交量明显下降。豪宅不仅单价高,户型还比较大,所以高总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客户需求。如果政策延续,豪宅恐将继续面临“被积压”的可能。

实现指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苏州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